tel: 138-8086-8784
XINXIANG 心象知识

学习心理学“读”心,过对个人人格的系统分析有效地预测其行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心象学 栏目:心象知识 日期:2023-02-26 阅读:2229

【读心术】心理学专业的人都会被问这样的问题——“你是搞心理学的,你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吗?”很显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是不能让人满意,但我们也总会给出一大堆的解释,旨在说明“心理学是关于……的科学,而不是读心术”。

学习心理学“读”心,过对个人人格的系统分析有效地预测其行为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吗?”这个问题属于“心里”而非“心理”。我们把前者归于“常识心理学”,把后者视为“科学心理学”,但问题在于,如果关于“心里”的问题都不属于心理学的话,那么我们还能把什么归于心理学呢?其实,当人们在问这个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把问题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表述,即“你认为我打算干什么?”(对行为的预测)甚至可以进一步表述成“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对行为的理解)这类的问题。这样问题就很清楚了,人们想知道,心理学能否有效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心理学是如何探测人类动机的,并且人们一直把对行为的理解和预测当做心理学的分内之事。既然物理学能够解释并预测运动,而如果心理学不能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或者不能“读”心的话,那么,心理学能干什么?换句话说,如果说心理学不解决动机问题的话,心理学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指导意义?事实上,心理学不仅能够“读”心,能通过对个人人格的系统分析有效地预测其行为,而且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绩。

      二战期间,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心理传记学家兰格博士对希特勒心理状况的系统分析就曾为解释这位战争狂人的基本动机和行为模式,预测战争的发展态势,尽快平息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

      希特勒常常让人们捉摸不定,而正是这种捉摸不定,让人们在二战中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最初,人们还饶有兴趣地看着他的表演。许多人以“他不可能长久”为由而对他的所作所为不加以严肃对待,这种养虎为患的态度最终使得这场消遣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事实上这场灾难最初并不明显,那时候希特勒只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征服了大量的人民。世界却误以为他那只是虚张声势,并厌倦了他的威胁,而他却发动了历史上最残忍和最具有破坏性的战争,险些葬送了我们全部的文明。当战争序幕拉开以后,许多人还天真地以为纳粹德国的疯狂行为只是希特勒的个人行为,以为如果能以某种有效的方式(比如暗杀)除掉这个魔头,那么世界将恢复和平。于是,刺杀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展开,幸运的是这些行动并没有成功——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人们在缺乏对希特勒的心理动力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之前,并不理解如果刺杀希特勒成功只会让整个局势更加糟糕。而另外一些人则轻信了希特勒的承诺并保持中立,其结果是在毫无戒备中让希特勒大获其利。那些寄希望于依靠谈判解决争端的人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都不了解希特勒的人格和战争的根本动机。

      最终,血的教训告诉了我们,如果不了解战争发起者的人格和心理发展历程,我们就不可能对战争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也不可能以有效的方式平息战争。1943年,兰格博士通过历时一年的研究,为美国军方提供了一份秘密报告,对希特勒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系统而专业的分析,并对其未来的行为和战争的结束方式进行了精确的预测。在提交这份报告的时候,兰格非常遗憾地说,如果关于希特勒的研究能提前几年进行,那么可能就不会有慕尼黑事件,甚至整个世界的历史都要改写。因此,类似于兰格博士所作出的通过间接资料对他国领导人的心理传记分析和行为预测研究应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尽可能降低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仅限用于学习、交流、欣赏和研究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同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信息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rcol@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心象学”和原作者。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25656898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123-456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