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心象学 栏目:心象资讯 日期:2021-10-10 阅读:2235
当看到影片中的人物被拷打得皮开肉绽时,人们常常也会感到“心惊肉跳”。“心惊”表明在“情”上与他/她产生了“共鸣”,“肉跳”说明有“芒刺在身”之“感”,这就是所谓的疼痛共情。疼痛共情是对他人疼痛的感知、体验和情绪反应,即对他人疼痛的“感同身受”。
一般来说,疼痛包含两种相对独立却又密切联系的成分,即情感成分(情)和感觉成分(感)。前者负责感受疼痛的痛苦程度并作出合适的行为反应;后者的功能则是分辨疼痛的性质、发生位置、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等。
研究表明,情感成分(情)与感觉成分(感)分别对应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神经网络。脑岛和前扣带皮层是与疼痛的情感成分有关的两个主要脑区,与疼痛的情感信息加工密切相关。来自临床的一些报告表明,额叶或扣带皮层被切除的患者仍能感觉到疼痛,但较少感到痛苦和困扰。而初级与次级感觉皮层则与疼痛的感觉成分有关,主要是加工和辨别躯体的感觉刺激。
情感成分相关脑区激活区域不完全相同
共情,首先体现在情感的“共鸣”上。作为情绪的一种特殊形式,疼痛在产生共情时首先表现为情感成分的激活。大量的脑成像研究表明,疼痛共情也激活扣带皮层和脑岛等与疼痛的情感成分有关的脑区。但是,这并不表明自身疼痛与疼痛共情在疼痛的情感成分上是完全一致的。
Jackson等人发现,前扣带皮层和脑岛的激活位点存在明显的前部—后部分布:自身疼痛激活更多的是后部区域,而感知他人疼痛激活更多的则是前部区域。Morrison和Downing的研究发现,从个体水平上进行分析,并不是所有被试在两种条件下激活的区域均产生重叠。即使是激活区域产生重叠的被试,重叠的区域也是位于自身疼痛的激活峰值位点与观看他人疼痛的激活峰值位点这两点之间。另外,扣带皮层和脑岛只是情感成分相对应的神经网络的一部分,亲身体验疼痛刺激与疼痛共情可能是基于两个不同的神经网络。通过脑功能连接的分析方式发现,观看他人疼痛时与感知自身疼痛时前扣带皮层、前部脑岛及部分其他脑区在功能连接上存在差异。因此,疼痛共情时疼痛情感成分的神经机制与感知自身疼痛时疼痛情感成分的神经机制并不完全相同。
感觉成分相关脑区激活强度不同
一些研究发现,被试自己接受疼痛刺激和观看他人接受疼痛刺激时都会引起前扣带皮层的激活,但只有在自己接受疼痛刺激时才会有初级感觉皮层的激活。但另一些研究却发现,即使是在缺少实际疼痛刺激作用的情况下,一些感觉运动皮层的活动也会被诱发。让被试观看描述疼痛情景的图片并想象疼痛发生在自己身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发现被试的次级感觉皮层受到了诱发。在使用语句作为材料的研究中也有相同的发现。当对语句描述的疼痛强度进行评定时,被试的次级感觉皮层同样被诱发。最近,研究者使用经颅磁刺激(TMS)、脑电图(EEG)以及脑磁图(MEG)等技术也均发现,在疼痛共情时的确有感觉运动皮层的参与。由此可见,疼痛感觉成分相关脑区的激活并不需要实际疼痛刺激的作用。但是,与亲身接受疼痛刺激相比,疼痛共情时感觉成分相关脑区的激活强度要弱很多。
虽然疼痛共情能够同时激活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相关脑区,但一些研究者认为疼痛共情主要是引起情感成分相关脑区的激活,即疼痛情感上的“共鸣”。总而言之,我们确实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疼痛“情”“感”,但这种疼痛“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我们亲历疼痛时感知到的“情”“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延伸阅读: 疼痛共情的理论解释
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来解释我们对他人疼痛的感知。虽然每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却为我们认识疼痛共情这一现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一是心理理论。该理论最初被用来解释个体如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理论认为,我们通过发展变化的思想来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即依据经验、知识以及他人的状态来推断他人的疼痛感受。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时,依据我们先前的知识——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会受伤并产生痛觉,我们就会推断他处于疼痛状态中。
二是模仿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是通过对他人情景的内在模仿来接收他人情绪信息的。比如,当看到他人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时,我们会有意识地去想象、模仿和感受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的感觉。这种理论依赖于个体内在的认知加工,建立在个人已经对他人状态有了较好的认识并能够通过心理进行模仿的基础之上。
三是心理表征。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中,疼痛一般被认为是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心理表征被激活时所引起的主观情绪体验。疼痛的心理表征理论认为,不管是感知来自自身的疼痛还是观看他人产生的疼痛共情,都是内部疼痛心理表征激活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这一心理表征得到激活,我们就会产生疼痛感。
四是联觉。联觉是指刺激作用于一个感觉通道而引发另一个感觉通道也产生感觉,如看到与色彩相关的单词使人产生色觉等。用来解释对他人疼痛的共情就是当看到他人受到疼痛刺激时自己也会产生疼痛感。联觉涉及镜像神经系统的激活。亲自体验自身的情绪或感觉与体验他人的情绪或感觉一样,都会激活镜像神经系统。例如,我们知道他人很疼痛部分是由于我们对他人情景的观察导致了相同神经系统的激活,从而使我们自己好像也经受着疼痛。(程真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