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8086-8784
XINXIANG 案例分享

正念训练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编辑:心象学 栏目:案例分享 日期:2023-03-25 阅读:2301

【正念疗法】将正念训练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已经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结合一例强迫症个案,对其予以探讨。

 正念训练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损害社会功能且较难治愈的心理疾病。针对强迫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常采用暴露的疗法。然而,在该疗法实行过程中,患者通常要经历较大的情绪反应,致使该疗法的脱落率较高。近年来,将正念训练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已经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结合一例强迫症个案,报告采用此疗法的治疗过程及效果,以供讨论与参考。

患者病史和症状

  患者L,大四女生,自幼丧父,从小给自己施加压力,希望长大后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妈妈。高三时,有一次上厕所,突然产生了吃垃圾的想法,此后该想法便挥之不去,一直持续到上大学来到北京,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强迫症。吃药未见好转后自动停服。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感觉嗓子里有东西而总想用手抵住。

正念训练分析与治疗

  1.分析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中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定义,患者出现的强迫观念是嗓子痒,觉得似乎有东西卡在那里;强迫行为是用手抵住嗓子。可以看出,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拟采用结合正念训练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前半阶段教授患者正念训练的方法,后半阶段结合正念训练,对患者进行暴露治疗。

  2.治疗过程

  第1次,进行心理教育,包括对强迫症的认识和了解、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及为何采用结合正念训练的认知行为疗法。最终让患者理解:针对强迫症,需要学会与它共存,不去理睬那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强迫性冲动将逐渐减少。如何能做到不理睬?我们要用的方法是正念训练,通过本练习学会识别、观察、接纳自己的感觉。接着引入躯体扫描练习,由患者进行10分钟的体验,之后介绍要点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回家后每日训练30分钟。

  第2—3次,教授患者正念觉察散步、正念觉察呼吸。每次先回顾上周练习的感受,发现患者基本能坚持每日练习,而且能在坐公交车时主动练习。因为患者有晨练的习惯,所以在学习正念觉察散步后能每天坚持练习。而正念觉察呼吸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

  第4次,教授患者正念觉察想法。使患者了解到我们并不能真正地控制进入我们心中的想法的出现,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回应自己的想法。对于强迫症,在强迫观念存在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自主做出不回应强迫观念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学会建立主观焦虑等级量表(见表)。

  第5—9次,进行认知调整和暴露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逐一询问她认为这些想法可能出现的概率。患者确信它们都不会发生,而且嗓子里确实也没有东西。然后,逐步进行暴露治疗,治疗过程大致如下:在患者理解暴露治疗的原理后,采取想象暴露50分钟。让患者想象自己处于漫天的柳絮之中,每10分钟询问患者的焦虑值。在开始进行暴露时,患者的焦虑值达到30—40,之后逐渐上升到60、80,并出现皱眉、咽唾沫、呼吸短且急促的表现,治疗师鼓励患者继续想象,并禁止这些仪式行为,患者又出现搓手、头昏(暴露后口述)等症状,治疗师鼓励其继续坚持,并提示她运用正念训练中的方法来觉察这些升起的情绪和想法。患者焦虑值出现反复,达到70、90、50、30。随后,患者报告虽然过程比较痛苦,但自己可以忍受。

  结束暴露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患者在出现痒的想法时禁止采取用手抵住的行为。与此同时,仍然坚持每天30分钟的正念练习。在之后的治疗中,暴露的焦虑等级逐渐升高。暴露的性质也由原来的想象转换为现场暴露,方法同前。在第9次治疗时,患者口述,经过暴露治疗,虽然还是会感受到痒,但是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感受而不去回应,也可以做到不用手抵住,内心很轻松。

正念训练治疗效果

  结合正念训练的认知行为疗法使得患者由于强迫观念造成的焦虑程度减轻,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行为不再受强迫观念的影响,不再做一些强迫性的仪式行为,进而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学习。治疗效果良好。

  讨论

  通过本次治疗可以发现,结合正念训练的认知行为疗法,确实能对治疗强迫症产生较好的效果。暴露治疗前以及暴露过程中的正念训练可以很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并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强迫观念。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阻断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之间的联结,从而增强其进行暴露治疗的信心,使治疗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因此,结合正念训练的认知行为疗法是一个值得采用的针对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


版权声明:本文仅限用于学习、交流、欣赏和研究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同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信息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rcol@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心象学”和原作者。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25656898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123-4568

二维码
线